作者: 張品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4-25 08:51
近日,隨著氣溫回升,東明縣搶抓農時,全面開展小麥春灌工作。在劉樓鎮的一處農田里,黃河水通過低壓管道輸水技術流入麥田。與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相比,這種灌溉方式每畝地至少節約用水50%。村民劉春明表示:“以前澆地都是大水漫灌,要花一天多的時間。現在我們通過提灌方式澆地,一上午就完成了,既省時又省力,還省錢。”
東明縣以“四水四定”原則為指導,通過科技手段重塑傳統農耕方式,讓每一滴黃河水都成為豐收的保障,開辟出一條“節水增效+糧田提質”雙贏路徑,為黃河流域農業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。東明縣立足于縣域水資源短缺的實際,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,狠抓農業節水增效,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。
目前,東明縣高村灌區提灌面積已達14.68萬畝,占灌區總耕地面積的100%,為夏糧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。此外,東明縣還積極采用滴灌和噴灌的方式進行小麥春灌。在沙窩鎮,群眾利用節水噴淋設施為小麥進行高壓噴水“解渴”,實現了節水增效的良好效果。
為保障春灌工作的順利開展,東明縣水務局早謀劃、早行動,積極組織專業人員對全縣范圍內的引黃閘、灌溉渠道進行全面檢修維護,確保輸水“動脈”暢通無阻。同時,選派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,對農民進行現場指導,推廣節約用水和科學用水的方法,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節水工作的深入開展。
近年來,東明縣累計投資近6億元,大力實施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,推廣高效節水項目,實施渠道防滲、低壓管道、滴灌、噴灌等節水措施,改變了傳統的“大水漫灌”農業灌溉方式,有效節約了農業灌溉用水。全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0萬畝,發展節水面積60萬畝,高效節水面積近30萬畝,年可節水1700萬立方米。
東明縣現有耕地130萬畝,是我省5個超級產糧大縣之一,農業用水量占全縣總用水量的70%,節水潛力巨大。通過持續的努力,東明縣在農業節水增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,為黃河流域的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。
記者 張品